在AI智慧應用浪潮下,感測器已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角,而勝出的關鍵,便在於能否跳脫標準品思維,為特定應用創造獨特價值。原相科技以此為發展圭臬,整合其在CMOS影像感測、關鍵演算法及低功耗設計的深厚技術優勢,透過「應用導向」的產品開發策略,成功開創出多款創新解決方案,不僅在人機互動、健康照護與智慧家庭等應用市場取得領先地位,更為AI時代的智慧應用,擘劃出嶄新的影像感測藍圖。
原相科技總經理黃森煌指出,公司以CMOS影像感測器起家,但很快就意識到若只做標準品,將直接面臨國際大廠的產能與價格競爭。因此,原相很早就確立以「應用」為核心的突圍路徑,將技術聚焦於感測系統單晶片(SSoC)開發。
此核心能力整合了三大優勢:首先是高整合SoC設計能力,能將感測元件與關鍵演算法整合於SSoC;其次是優異的低功耗技術,特別適用於需長時待機的電池供電裝置;最後是能針對特定應用深度優化、創造獨特價值的客制化解決方案,藉此成功擺脫硬體規格的紅海競爭。此一獨特策略,讓原相在感測系統前端站穩腳跟,並建立起難以撼動的競爭壁壘。
以應用出發 創造產品價值
原相「以應用為導向」的策略,最經典的成功案例,莫過於其稱霸全球的光學滑鼠感測器。黃森煌回憶,當時原相推出一套整合光源控制與複雜演算法的SoC,透過高速拍攝比對滑動表面紋理,運算出滑鼠的移動向量。此一策略方案使原相迅速崛起,成功挑戰並併購當時市場龍頭安華高 (Avago),完成整合後穩固其市場主導地位,成為業界領航者。
光學滑鼠的成功,只是原相實踐策略的起點。他們將這套成功模式不斷複製、延伸到更多新興的應用領域。在穿戴市場,原相開發出應用於智慧手錶、智慧戒指的PPG(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)生理監測感測器,透過光學感測皮下微血管因心跳造成的細微變化,進而精準計算出心率、心率變異度(HRV)與血氧飽和度(SpO2)。基於戒指應用,原相進一步開發出光學手指導航(OFN)方案,使用者以指尖滑動戒指表面,就能無線遙控AR/VR等裝置,實現更直覺的人機互動。
此外,在智慧家庭與安防領域,原相亦展現其驚人的創新能力。其推出的「MagicSensor」是一款專為極低光源環境設計的超高靈敏度感測器,能在人眼幾乎無法辨識的黑暗中(0.1 Lux),偵測到5米外的物體移動。其獨特的感光特性,讓感測器即使在低照度下,也能穿透深色塑膠外殼,實現「隱藏式」感測功能。這讓產品工業設計更為簡潔,無需開孔,即可在不侵犯隱私的前提下實現人體存在偵測等智慧功能。
挑戰自我 布局熱影像感測技術
在站穩既有影像感測市場後,原相繼而將目光投向門檻更高、挑戰更為艱鉅的「遠紅外線 (FIR)熱影像感測技術」。黃森煌透露,這是一項具備高度戰略意義的長期布局。之所以決心投入,是因為原相看到其背後巨大的市場潛力與無可取代的應用價值。
熱影像感測器藉由偵測遠紅外線輻射,可在完全黑暗中辨識熱源。這項不受光線限制的特性,使其在工業維護、智慧建築節能及汽車兒童遺留偵測(CPD)等領域深具潛力,未來更有望擴及消費性電子,開創嶄新應用。對原相而言,投入熱影像感測技術開發,不僅是為了開拓下一條成長曲線,對台灣產業來說,若能成功建立自主供應鏈,便能突破國外廠商的技術封鎖,無論在國防自主、工業升級,還是前瞻消費性應用上,都有不可估量的戰略價值。
突破商用關卡 政府資源挹注致為關鍵
儘管熱影像感測器極具發展價值,但其技術門檻極高,挑戰涵蓋了與標準CMOS製程不相容的特殊材料(如氧化釩)、高難度的真空封裝,以及複雜的後端校準。也因此,所需投入的研發資金、人力與時間成本亦極為龐大,對任何單一企業而言,都是沉重且高風險的負擔。
為了有效加速開發進程,原相科技決定積極尋求外部資源的協助,透過經濟部產業發展署「智慧電子產業計畫推動辦公室(SIPO)」的專業諮詢與輔導,正式遞件申請晶創IC補助計畫。
原相期望,政府的補助挹注能成為最關鍵的臨門一腳,不僅實質地分攤高額的研發費用,更重要的是,其背後所代表的政策支持與方向認可,將能有效號召並整合臺灣上下游的產業鏈夥伴,共同為建立臺灣自主的熱影像感測器供應鏈而努力。
對於SIPO的協助,黃森煌給予高度肯定。他指出,SIPO不僅提供清晰的計畫申請指引,更扮演了企業與政府間的溝通橋樑,大幅減少團隊摸索的時間。同時,他也認同「晶創生態圈」所倡導的「打群架」模式,認為在開發初期就納入終端應用夥伴,能確保產品真正貼近市場需求,避免閉門造車的風險。透過這樣的公私協力,不僅能加速單一企業的成長,更將共同提升臺灣整體產業的韌性與全球競爭力,為AI時代的智慧化浪潮,持續貢獻來自臺灣的創新價值。